未来商业-物流产业市值榜第28期 | 顺丰7月涨超10% 达达25.99%领涨 物流科技股“狂奔”后回落
作为长期深耕上市公司领域、关注新经济发展的财经专业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旗下智慧物流研究院、每经未来商业智库自2021年5月起,每月定期推出“未来商业-物流产业市值榜”。未来拓展范围将主要聚焦“电商物流”、“消费供应链”和“物流科技”涉及的各环节相关上市公司。(附专题链接)
物流产业总市值月度增幅终于在7月迎来“大跨步”,环比上升%,榜单头部前十企业集体上涨。虽然整体回至高位仍有距离,但无疑为2023年下半年开了个好头。
7月末,顺丰18个月内择机登陆H股的消息给物流资本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头部企业动作不断,新的变量仍存悬念,但物流格局的“新分化”即将到来;物流科技企业在连续两月收获亮眼涨势后,当月有所回落,“占领”跌幅榜。
(资料图)
依此,在第二十八期报告中,我们通过对28家物流及其相关产业上市公司2023年7月市值数据持续追踪,从产业格局、总市值排名、涨跌幅、物流科技子榜等维度,进行物流产业市值分析。
连跌三月后终回温 7月总市值环比增% 顺丰单月涨幅超10%、满帮市值超圆通
连跌3个月后,7月,28家物流公司构成的物流产业总市值终于回升,环比增%,总市值增加亿元为亿元,总市值水平与今年2月持平,但回至9000亿元市值高度,仍有不短的距离。
三头部企业市值7月齐上涨。其中,顺丰控股()在三家中涨幅最大,7月市值上涨%,总市值亿元,中通快递()市值也上涨%,总市值为亿元,京东物流()市值则较上月上涨%,总市值为亿元,有望重回800亿元市值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8月1日晚间公告称,计划18个月内择机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证实了此前市场传闻。这一方面有助于顺丰覆盖A股外海外投资者;另一方面,H股上市公司能更方便地进行兼并收购等,有助于顺丰加快业务布局速度,扩版图。
而在经历数月市值低迷后,满帮()以%增幅,亿元市值,超越圆通速递(),升至总榜第四。圆通7月市值也上涨%,总市值为亿元。三头部市值占比较上月微涨个百分点至%
19家公司上涨达达%涨幅领涨全榜
7月,28家物流公司中,19家市值上浮。其中,达达()以%涨幅领涨,满帮也涨超20%紧随其后。另一同城即配玩家顺丰同城()也延续上月涨势,7月市值上涨%,总市值为亿元,继续向百亿市值挺进。
我们注意到,顺丰同城7月7日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与2022年同期相比,经营情况持续改善,正式宣布扭亏为盈。其也成为首个实现盈利的即时配送企业。
首度扭亏后,顺丰同城资本市场也动作不断。7月20日,顺丰同城公告称,其已于近期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有关公司进行H股全流通的备案。
或受年中快递旺季业绩增幅效应影响,与上月整体下跌的趋势相反,7月涨势最为亮眼的是快递股,其中,德邦股份()以%涨幅位居涨幅榜第三。
我们注意到,德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亿元到亿元,同比预增%-%。月初,德邦还斥资1亿元收购了京东物流83个转运中心的部分资产,而两方无论是在资源整合还是业务协作上,都加速了融合的步伐。
6月通达系跌幅最大的韵达股份(),7月市值回升%。业绩上看,韵达仍未走出“颓势”,电商大促期6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完成业务量亿票,同比下降%。
6月通达系唯一市值上浮的申通快递(),7月市值再次上涨%,总市值为亿元。业绩上,申通收入及业务量增速仍是A股四家快递最佳。6月,申通快递服务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业务量亿票,同比增长%
连续集体上涨数月物流科技股9家市值“回落” 今天国际跌超11%
跌幅方面,7月,共9家物流公司市值下跌,均为物流科技公司。其中,今天国际()%跌幅最大,东杰智能()下跌%次之,其余7家跌幅均在8%以下。
在连续数月市值集体上涨,且个别月份“猛增”后,7月物流科技股稍有回落迹象,不过整体跌幅仍较小。在“狂奔”数月后,7月物流科技产业市值榜榜首由诺力股份()拿下,总市值为亿元,今天国际则以亿元紧随其后。市值超过50亿元的还有中科微至。
受上半年大模型热度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物流科技概念随之水涨船高。总结过去半年,物流科技股表现仍是最佳,而可以预期的下半年,多家待上市物流公司也大多紧扣“科技”定位,物流科技赛道有望迎来巨头公司。
*编者注:
我们深知,无论一个行业、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健康指标构成,都一定是特别系统化、复杂多元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还将不断丰富数据、子榜单维度,旨在更全方位洞察、记录中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发展历程和市值健康度,多视角多维度地对物流行业、快递物流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与论证,推动中国快递物流更好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更加守望以快递物流上市公司巨头为引领效应的全行业的共同进步,更好地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